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省政府和段琪副省长带队到校调研座谈
本站消息 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开门纳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及科技部工作的意见建议,2013年8月6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和段琪带队到学校调研座谈。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桂华、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崔拓、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蒋兴明、科技厅厅长龙江参加调研座谈。
参观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参观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参观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到学校,陈小娅副部长、和段琪副省长就在校党委书记张海翔、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校长盛军等校领导陪同下,参观考察了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
盛军校长作了“放心云南工程”的主题汇报。他就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通过农产品基地在线、生产在线、监测在线、科研在线和产品在线的全面建设,实现在线农业和全景农业,进而达成“放心云南”农产品目标的思路和理念,就云南放心农产品未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市场定位等提出了构想,还就目前研究院在此项工程中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和展示。陈小娅副部长和和段琪副省长对“放心云南工程”的发展思路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的发展表达了良好祝愿。
随后,陈小娅副部长、和段琪副省长一行在科研综合楼525会议室与来自省农科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及农大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亲切座谈。大家就国家和我省的科技工作畅所欲言,提建议、谈问题、说想法,气氛热烈融洽。
陈小娅副部长、和段琪副省长认真听取意见
座谈中,云南省科协主席、我校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对云南省生物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以云南香格里拉的葡萄产业前景为例论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在助推云南农业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和优势。他说,科技不仅应该在农业产前、产中发挥作用,在农业向现代产业化转型过程中还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产品产后期间的作用发挥,结合民生问题、经营、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农业转型。朱有勇院士还就科研平台建设准入条件和评估标准提出按行业、区域等进行分类指导的意见。
盛军校长就目前高校科技发展中学科、人才、体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只有不断打破阻碍发展的“围墙”,才能获得进步。针对农业转型问题,盛军校长提出要从创新、产品、商业和消费四个环节对其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加速“财富农业”时代的到来。他特别强调产品和消费环节在整个农业转型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农业转型的关键在于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盛军校长还就建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园提出建议。
来自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与会代表就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体制改革、评价激励机制、人才战略、配套政策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陈小娅副部长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陈小娅副部长说,座谈会开得富有成效,听到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对科技工作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具体微观工作上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折射出科技部在工作作风上尚还存在技术官僚、惯性思维、深入不够等亟待解决和整改的方面。她表示一定把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原汁原味的进行汇总向上汇报,以期能从顶层设计、战略制定等宏观层面实现对整个国家科技工作的科学指导,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对西部地区实际的深入了解和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优势特色实现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
和段琪副省长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
和段琪副省长对科技部一直以来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零距离面对面的座谈能听到实话、感受到真情,让人深受启发和教育。和段琪副省长指出,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和科技厅一定会认真查摆和整改,为云南省的科技工作营造一个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的良好环境。希望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契机,继续推进科技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作用和突出科技在统筹和协同中的重要地位,让科技在支撑中国梦的实现上成为有力抓手。
张海翔书记对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农大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陈小娅副部长、和段琪副省长带头深入科研工作一线,听取基层科技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开门搞活动,体现了科技部、省政府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出了表率,走实了群众路线。张海翔书记表示,农大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继续打造好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理论与技术、杂交粳稻“三系”配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选育、普洱茶工艺创新和功效研究等四张名片,抓住机遇争当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发挥优势争做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践行者,勇于担当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业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校一定会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加快学校内涵式发展,全力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