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沙龙 探讨如果进行“教学反思”

时间:2014年04月23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副校长段利华和教师们交流。晓欣 摄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4月10日下午,针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古城校区第一教学楼318教师休息室组织了一次主题沙龙。

  据了解,这次活动是我校第一届教学反思征文比赛的延续,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以及闻讯前来的青年教师们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从而促进广大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成长。

  第一位发言的是征文一等奖获得者褚远辉教授。褚教授引用西方教学研究的观点说,教师应自觉归纳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三者中教学反思是最核心的要素。此外,在教师教学结构中,教学反思也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师是教学反思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不反思,当老师就很痛苦;在教学反思上投入越少,就会越发觉得教学是一种摧残,是心理上的负担。

  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的陆云教授以自己的《普洱茶文化赏析课》为案例,认为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反思,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验室教学,再延伸到大学生创业指导,要做对学生有帮助的课题。陆云提出两个观点:教学过程应该与科研结果相结合,把科研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放眼到整个学校,甚至是整个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个宏观大背景中去。

  之后,柴世学教授也作了发言,他认为应该把“PCR循环”引入到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之后到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反映出了它的即时性;而教学之后的反思,是教学反思之中最重要的一块,它把经验系统化,并上伸到了理论的的高度。”

  庄玉昆讲师提出了自己总结的一个观点和三个关键词。她向在座教师抛出疑问:教学反思应不应该成为大学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应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庄玉昆曾做过“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堂特征”的问卷调查,他认为大学老师的教学反思应该走个性化的路程。

  除此之外,张涛、方官文、董泽松、杨新宇、那茂菊等老师也针对教学反思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年轻教师们也在现场抛出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副校长段利华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学质量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学反思要总结好的成绩,改进存在的不足。



褚远辉教授发言。晓欣 摄




陆云教授发言。晓欣 摄

(作者:佚名 编辑:大理学院)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