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委书记杨洪波在红河学院升本十周年“红河论坛”上的交流讲话

时间:2013年11月02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 日 来源:宣传部 编辑:曹淑芹 浏览次数:398次

编者按:在我校建校35周年暨升本10周年之际,有幸邀请到红河州州委书记杨洪波到我校最高学术论坛——红河论坛,给广大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现将杨书记的报告全文刊载,供全校师生学习。

 

弘扬联大精神 培养博雅人才

努力把红河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大学

——在红河学院升本十周年“红河论坛”上的交流讲话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 杨洪波

(2013年10月18日)

 

尊敬的陈书记、甘院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受邀到红河学院,有两个任务,一是祝贺,二是交流。红河学院是红河州的最高学府,是红河州彰显文明、荟萃人才、生长智慧的地方。红河学院,踏着改革开放的节律催生、发展、跨越,35年教书育人,35年传承创新,35年服务发展,为红河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红河的教育振兴、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红河学院35周年校庆、专升本1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向红河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也向红河学院多年来为红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陈书记对我说了很多溢美之词,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接受这个任务我就一直在想,我来讲什么?讲课、讲话、讲演,都不妥,还是和红河学院的师生们做个交流为好。

在风雷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上,云南曾有一文一武两所学校,虽然办学时间很短,但是对近代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精神价值延绵至今,惠及后人。文,乃西南联大;武,乃云南陆军讲武堂。先有云南陆军讲武堂,后有西南联大,我就先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讲起。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对中国近代军事的影响之大,堪与黄埔军校相比。1909年到1928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共举办了19期,培养学生4000多人,造就了一大批中国乃至亚洲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其中,包括了新中国两位开国元帅,三个国家的军队总司令,300多位将军。新中国的两位开国元帅,一位是曾经在建水短暂驻足的朱德,一位是马来西亚的归侨叶剑英。三个国家的军队总司令,一位是刚刚去世的、大家所熟悉的越南的武元甲,一位是韩国复国之后的首任总理李范奭,一个是在朝鲜地位仅次于金日成的崔庸键。这些军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绩,不仅成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而且也为云南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梁启超曾感叹:云南“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之创举;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谢。”中国近代历史的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无不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息息相关,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将士抒写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整个中国的“大历史”。

1910年3月31日,一辆法国蒸汽机车拖着一列火车途经蒙自,驶入昆明,两万多围观群众把昆明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这一天,就是滇越铁路通车的日子。当天,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长李根源对全体师生讲了这样一番话:“云南已沦为法国殖民地,亡国、亡省之祸,迫于眉睫,希望大家牢牢记住今天。”说罢,失声痛哭。那一天,云南陆军讲武堂给学员布置了《观滇越铁路通车有感》的作文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员的反帝爱国情绪,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斗志。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看试手,补天裂。”军校师生为靖国难,慷慨赴国,凭着一腔爱国热情,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牺牲,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共和之梦。这样一所学校所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她所演绎的英雄主义传奇,至今依然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另一所学校是西南联大。“七七”事变之后华北沦陷,“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风雨如晦,强敌入侵的艰难困苦之际,国民政府决定把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南迁,先在长沙临时组建了联合大学,不久再次南迁云南。校歌当中的第一句就是“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西南联大文理学院、法商学院的师生曾经在蒙自南湖边住了半年的时间,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红河文化教育史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红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大学精神在西南联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家国情怀。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这种精神、这种价值观,在西南联大的师生身上凸显得非常鲜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气节、使命意识最值得后人所称道。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使命,冠盖全球。人们也许会忘记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但是永远不会忘记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这些有民族气节的大学者,因为他们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西南联大办学八年,所有的师生和全体中华民族一起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虽然他们不是战死在疆场的战士,他们只是坚守三尺讲堂的一介书生,但是他们呕心沥血、前仆后继、笔耕不辍,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薪火的相传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和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一样,树立起一座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教育丰碑。

西南联大师生的身上最宝贵的精神是爱国、科学、民主。第一是爱国。他们当中有很多的学生到国外去学习、深造、进修,有的学生毕业后就返回祖国。像邓稼先这样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中国的两弹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什么能够不远万里,在远渡重洋之后又回国来报效祖国?为什么甘愿在戈壁沙漠中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的情操和信仰。如果没有这种情操和信仰支撑,他们不可能做出这种人生的选择。第二是科学。科学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的师生在中国,在学术界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治学的精神很严谨,追求真理的精神很可贵。第三是民主。蔡元培所倡导兼容并包的学风在西南联大得到传承,西南联大一直坚持这种兼容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传统。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的碑文当中就写了这样一句话,说“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当时西南联大被称之为中国大后方的“民主堡垒”。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是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就是一种民主精神,西南联大的民主精神非常可贵。曾经在蒙自住过的陈寅恪先生,他倡导的学术精神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培养和熏陶之下,西南联大走出了一大批中国文化教育以及各方面的精英人才。西南联大组建时大概有4000名学生,最后毕业的是2000人左右,其中,大陆两院院士就有170多名,还不包括台湾中研院的院士;李政道、杨振宁两位获得了诺贝尔奖,邓稼先、王希季、赵九章等9位科学家获得了两弹元勋的称号,包括云南植物学家吴征镒在内的5位学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们回顾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这两所学校、感悟这两所学校,从中我们可以明白教育的使命就是教育人、培养人。如果学校不培养人,学校就得不到认可。如果教育不能培养人,不能让人成其为人,教育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论教育》书中讲到,在世间万物中,“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在康德看来,人以外的动物,仅需要以本能的方式运用它的天性,而不需要像人那样经过教育。确实如此,正是教育,使人与其它的存在(包括动物)区分开来,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人只有经过教育,而且也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教育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年限、程度、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就、素质和生活状况。

现在,农村还有很多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要改变贫困地方和贫困群众的面貌,有很多途径,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而且,要实现高等教育。一般而言,农民要脱贫致富,要走三步曲。第一步,要脱离单纯种粮食。中国千百年来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然填不饱肚子。仅靠种粮,农民不能脱贫致富。第二步,要脱离土地。第三步,要脱离农村。前两步,脱离种粮,可以种石榴、葡萄等经济作物,增收致富。或者离开土地,进城务工,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脱贫致富,他们的生活仍然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但是,一个农村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基本就脱离了农村;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上了大学,也就脱离了农村。所以,要让农民真正脱贫致富,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而且是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学校就要培养人。学生进大学读书,老师在大学教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毕业后获得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纸文凭、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更不是仅仅获得一些谋生的技能。学生大学毕业后,最重要的应该是获得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基本的素质和素养。国外大学重视通识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基本素养。

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大学,他们共同的精神就是爱国和奉献。哈佛大学的正门有一段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在校门的背面却写着另外一段话,“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耶鲁大学,有一个叫内森·黑尔的学生雕塑,这个学生当间谍被抓,他在刑场上说:“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这实际上就是彰显爱国和奉献的精神。不论是西南联大,还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不论是哈佛大学的校训,还是耶鲁大学的精神,实际上都是教育学生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作为学校、学生,其命运始终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红河学院的办学历史,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就没有红河学院三十多年的辉煌成就;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那么多的创业机会,也就不可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生逢其时,碰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作为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信仰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中。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是国家富强的富强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的幸福梦。“中国梦”首先要实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师生,要把自己的理想、抱负,把自己的追求和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菲尔兹奖的美国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哈佛大学讲到:“大学要鼓励激情和梦想。唯有激情的奋发,青年学者才能够在追求真和美的大道上迈进。要教育下一代确立崇高的志向。学懂技术以谋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抱负和梦想。”中国古人也讲,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生逢其时,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实现自己抱负、理想非常好的机遇和平台,而且这种机遇无处不在,青年创业成才的机会无处不在。

在你们生活于斯,学习于斯的这片土地——红河,历史文化悠久,发展前景光明。红河有五张名片。一是千年哈尼梯田。一千多年来,勤劳智慧的红河哈尼人民在大山上雕刻,把文化与自然巧妙地结合,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二是千年临安古城。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是以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古迹瑰宝,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培养、造就了大批杰出人物。三是百年滇越铁路。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修筑的出境铁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光的洗礼,滇越铁路逐渐褪去了殖民色彩,沉淀下来的是文化和精神。四是百年开埠通商。红河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是云南近代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外资银行都诞生在这里,这开启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先河。五是百年云锡矿业。云锡矿业是中国锡工业的发祥地,是云南工业文明的摇篮,在世界锡行业中排名第一,悠久的历史不断演绎着有色金属的传奇,为云南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云锡矿业依然是世界锡工业最重要的基地、最大的企业。

现在红河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具有五大优势:一是机遇优势。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等政策机遇,尤其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红河抢抓机遇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二是产业优势。红河已形成的烟草、矿产、水电、化工、农业等产业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为红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区位优势。红河面对北部湾,连接珠三角,接轨滇中,尤其是昆河大通道打通后,红河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四是人文优势。红河历史文化优越,民族文化、儒家文化、近代工商文化、饮食文化、休闲康体庄园文化在红河大地交相辉映。红河大地上造就了王炽、尹壮图、袁嘉谷等很多优秀人才,对云南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五是生态优势。红河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南盘江水系、红河水系穿流而过,尤其是红河南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借助这些优势,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红河发展的主题、目标和载体。红河发展的主题是“中国梦·红河路”,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全省的“一个中心,五个示范”。一个中心是滇南中心城市,如果以滇南而言,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和弥勒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60%,目前红河是建制市最多的一个州,有基础在全省城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而且有潜力把个、开、蒙、建打造成云南的第二大城市。现在石蒙高速公路通车后,正在建一条从开远羊街到个旧鸡街,再到蒙自新安所的绕城高速,形成85公里的环线,环线内的土地面积约有一千平方公里,有条件建成一个大城市。红河的五个示范,一是高原特色农业示范。红河资源禀赋良好,物产非常丰富,我们正在打造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示范。红河产业基础扎实,但是在产业发展中遇到了产能过剩、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困难和问题,目前正在着力推动全州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轻型化转型升级。三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红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是全省人民最早的旅游目的地,现在红河旅游到了再创辉煌的时候,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红河旅游再创辉煌。四是沿边开放开发示范。云南第一条通往口岸的高速公路——昆河高速已建成通车,第一条通往口岸的铁路——昆河铁路也将在明年建成。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红河开放的优势日益凸显,正在积极推动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我们有信心把红河的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红河是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我们要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等方面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红河发展的载体是“美丽家园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激发广大农村、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改变家庭面貌、改变乡村面貌的积极性。通过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推动城市棚户区改造,推动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改善,推动城镇环境的美化。相信经过5至8年左右的努力,红河城乡面貌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

作为学校来说,发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学”字上。“校”是一个围墙的概念,“学”是一个内涵的概念。作为一个学校,要继续抓好这个“学”字,我认为“学”有三个内涵。第一是培养良好的学风。大学良好的学风非常重要。良好学风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最能代表大学品质、大学理想的是学校的学风,学风是一点一滴积累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但是,破坏学风可能是一阵子。所以在学风的建设中,学校的教师是主导、最为重要。教师首先要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其次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会有良好的学生。第二是创造良好的学术。作为一所高等学校,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学术特色,没有学术特色,这所学校就没有自身特色,也就谈不上是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区别,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三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是一所学校最根本的培养对象,学校以学生为本,学校像一个工厂,生产的是特殊的人才。生产的产品一方面体现在学术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如果培养不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杰出的学生,就不会成为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学风、学术、学生”这三“学”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没有良好的学风,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学术;没有高质量的学术、科研为基础,也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希望红河学院持之以恒地做好“培养良好学风,创造良好学术,造就优秀人才”的宏伟事业。

在培养良好学风、创造良好学术、培养优秀学生这三“学”的基础上,要弘扬联大精神、培养博雅人才,努力把红河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大学。

第一,区域性。红河学院要立足于红河这块土地、服务于红河这方人民。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功能或作用就是培养本土人才、服务本土发展。假如一所学校和他所处的地区没有联系,那么这所学校就失去了生命力。大学不是象牙塔,有些学者认为大学要走向十字街头,实际上就是要立足于学校脚下的土地,回到建设这方热土上来,这就是区域性。

第二,国际化。红河学院提出“国门大学”的定位,非常有远见,具有很开放的视野。虽然说要立足于本土,但是国际化也是一所大学必须的努力,国际化有两个内涵。一是办学理念要开放。大学的开放十分重要,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要开放。假如办大学不开放,就不能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学校就会越办越惨淡。云南陆军讲武堂刚办学时就是只招收云南籍的学生。李根源当上校长后提出不能仅招云南学生,还要招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的学生,这才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日后的荣誉奠定了基础。云南陆军讲武堂可以说是云南第一所国际化的学校。二是服务对象要开放。红河学院地处中越边界,有着非常便利的对外开放条件,可以大量吸纳南亚、东南亚的学生,并通过南亚、东南亚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互利合作。“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在红河学院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中越之间合作办学的步伐在加快,但是不要仅仅局限在对越南,应该面向更多的南亚、东南亚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一定要顺势而为。“势”,就是国家大政策,一定要对应国家大政策、研究国家大政策、贯彻国家大政策,才会有大的发展机会。一所学校也一样,对照国家政策来研究学校的办学路径,就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比如,互派留学生、到国外办孔子学院等课题,特别是小语种课程设置、小语种学科建设,红河学院要下大力气去做。

从蒙自师专向红河学院转型是一次成功跨越,实现了专科向本科的提升。下一步,红河学院再次跨越,争取尽快实现从学院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在资源的配置、学科的完善、硬件的建设等方面,红河州委、州政府将尽力帮助红河学院做好有关工作。但要办成综合性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办出特色,要建设有特色的学科和基地,希望红河学院能向区域性、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继续迈进。

最后,希望红河学院,希望红河学院的师生,特别是红河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投身到红河发展的洪流中,投身到“中国梦·红河路”的生动实践中,与红河人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红河。我衷心祝福红河学院,祝福红河学院所有的学员、教师,希望你们为红河的发展贡献出宝贵的聪明才智。

谢谢大家!

 

(作者:佚名 编辑:红河学院)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