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求 培养本土适应性地理教师

时间:2013年10月17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在欢度第29个教师节之际,我校国培项目的成果相续在2013年9月9日光明日报16版和2013年9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2013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分别以“教师,感谢你高尚的坚守”;‘“国培计划”新模式让农村教师坐得住学得好’和‘办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国培计划"实施三周年记’为标题对全国国培计划项目三周年进行高度概括性的总结报道。我校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11年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员李锦宽的国培经历作为全国国培计划“培训新模式”和国培计划“实施成果”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

 

图为与建水县教育局、云南省中学地理孙青名师工作室联合的建水研修活动

 

   透过报道可以看到我校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三年来的主要特征。

  1.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云南地处边疆多民族的省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教育的思想意识由盲目崇信,到世俗选择,构成新环境下国家标准化教育与本土需求教育的矛盾,这使得初中阶段的国民教育有着独特的区域特性。针对地理教育的区域性差异和边疆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2.培训模式的创新性。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所需师资为导向,关注教育的地方性需求与差异,构建地方教育体系中的知存—知识—知做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独特的以地方性案例开发为先导,用案例承载问题、理论与方法,“点式案例”、“线性相关案例”和“面性综合集成案例”可以实现更好的针对性的教师培养需求,对案例的出现——案例研习——创意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评价与指导,形成独特的“点线面案例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即理论技术体系、实验操作体系、学校和地方的实践体系;紧扣学科基础和云南特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适应性地理教师培训模式。

  3.培训成果逐渐凸显。国培三年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出版生成性教材1部、完成云南师范大学国培研究项目2项、指导国培实习基地完成省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5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建成云南省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基地。许许多多国培学员回校后成为县级优秀骨干教师。

  4.培训效益影响的深远性。借助国培实习基地实现更广阔的的县级农村教师师资培训,培训了建水、弥勒各乡镇初中地理教师268人等。与云南省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和昆明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整合,培养中学地理骨干教师102名。

  5.对本科师范教育的促进作用。本科师范生通过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从专业知识到教学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其中围绕“云南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本土化地理学习与教学方式的探讨、民族教育与边境安全、地理教师的自我发展“等五个专题的深入讨论,形成《服务地方促进地理教育发展》顶岗教育实践论文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陈亚颦供稿)

 

(作者:佚名 编辑:云南师范大学)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