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秘新华“国平”署名拳打老虎脚踢东洋

时间:2014年08月01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媒体揭秘新华“国平”署名:拳打老虎脚踢东洋

《清风正气——十七大以来仲祖文汇编》,版权页上的作者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

你认识“国平”吗?

近期以来,党媒人民网、新华网中常常出现重要评论文章,署名皆是“国平”。

7月初,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国平发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政治智慧》。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国平发文《信息领域决不该有双重标准》、《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中央审查周永康,国平发文《清除腐败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7月31日国平又发文《中国不点头,日本入不了常》……

纵观这些文章,“国平”关注的事件不单重要,而且评论与中央步调高度统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刊载。

虽然,“国”姓也是中国传统姓氏之一,但这个“国平”很可能不是一个真人名字。近期出现的这些文章,大多为评论性质,且关注的事件涉及重大国计民生以及重要国际关系,更像代表国家的评论,而“国平”一词谐音也与“国评”一致。

在我国的新闻史中,长期存在以谐音笔名发表重要文章的传统,“李得胜”、“皇甫平”也在多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出现。

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开“国平”的身份,但从以往的案例看。“国平”显然来头较大,在以往的特殊意义署名中,很少出现“国”字头的作者。

其实,中央各部门以及高级领导也有过不同的笔名。你认识仲祖文吗?

他的文章常常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

在文章中,他向全国的党政干部喊话,《考核干部家庭道德绝非“小题大做”》、《领导干部要远离“小兄弟”》、《干部提拔先要来个“廉政体检”》、《人才培养不能搞近亲繁殖》和《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等文章都是他的大作。

照着他的话,很多领导干部得到提拔。你如果读过他的《抓住换届契机大力选拔配备优秀女干部》、《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识别和使用干部》、《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打开宽广之路》、《重视领导班子的经验结构》、《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外语》等论述,就会知道最近他认为什么样的干部可能会得到擢升。

他在《人民日报》上的第一篇文章是《用好的作风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刊登在2001年9月29日头版。

他出了一本书《清风正气——十七大以来仲祖文汇编》,版权页上的作者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

公开报道显示,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简称的谐音。

仲祖文只是众多金光闪闪的笔名之一。很多中央有关单位的文章并不直接署上该单位名,而是使用笔名。

除了仲祖文,在《人民日报》上还有任仲平、钟轩理和郑青原等。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简称的谐音,钟轩理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简称的谐音。

此种署名文章代表的是官方机构权威的思想。类似的还有“钟政轩”指中央政法委;“卫民康”指卫生部。

至于郑青原,他的文章不多,但很有分量。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后,《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连发三篇他的文章,题目分别是《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三篇文章,在人民网以大字头条挂了24小时以上,前所未有。

郑青原是谁?

2010年10月31日,新华网在首页醒目位置挂出了《揭秘: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的“郑青原”》,这是关于郑青原的唯一权威资料。

但是,这篇文章的权威来自新华网这个渠道,它对郑青原的身份也只是猜测。在网民的观点——“郑青原”意在“正本清源”——基础上,结合郑青原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认为“这个‘郑青原’系列文章是政治局级别的舆论导向,他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观点”。

用笔名发表政见是中共的政治传统。

1991年2月到4月,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了《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要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四篇文章。作者是皇甫平。

在皇甫平的文章发表之后,全国不少省市区驻沪办事处人员都接到各自领导人电话,要求收集“全部文章”,有的还派出专人到上海来了解“发表背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已经一年多没有那么高调地讲改革开放了。

皇甫平的文章激起了千层浪。

先是《当代思潮》、《真理的追求》和《高校理论战线》等小杂志发文批判皇甫平,然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相继投入战斗。批判一直持续到第二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

皇甫平是周瑞金、施芝鸿和凌河三个人的笔名。“皇甫平”可以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简称的谐音。

根据周瑞金的解释,“皇”字与其家乡闽南话“奉”字谐音,“甫”读“辅”,“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是“皇甫平”的深层含义。

皇甫平的文章传达了邓小平的看法。

在皇甫平的文章发表之前,邓小平到上海过春节。在视察和参观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还要讲几十年。”

周瑞金回忆说,1991年春节前一天,他在一位上海市委领导家里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记录稿,觉得应该把谈话精神宣传出去,没有向领导请示汇报。

1993年,周瑞金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共领导人都爱使用笔名。

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是“二十八画生”,因为“毛泽东”三个字共28画。1915年,他在写《征友启事》时首先启用。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也用了这个笔名。

周恩来的笔名叫“飞飞”,多半是因为他字翔宇。1914年,他主编杂志《敬业》,发表诗文都用这个笔名。“壹”和“1”则是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用过的笔名。当时,参加觉悟社,所有人都拈一个数字号码作为化名,邓颖超拈到“1”号,化名“逸豪”进行革命活动,以“壹”和“1”为笔名发表文章。

刘少奇的笔名有很多,肇启、陶尚行、莫文华、刘光明、刘作黄、刘祥、尚陶、赵启……一大堆,还有一个字母笔名“K.V”。

此外,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陈云、陈毅、叶剑英、彭真等中共领导人都有笔名。(中国政库)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网友评论